兜兜转转。
投资界 - 天天 IPO 获悉,嘀嗒出行已向港交所重新提交上市申请,开始第三次冲刺港股 IPO。早在 2020 年 10 月和 2021 年 4 月,嘀嗒出行曾分别提交港股上市申请,但却都相继失效。
这是一个始于团购时代的创业故事。2010 年,从谷歌离职的宋中杰和他的好友们一起创办了一家团购网站——嘀嗒团,不过在千团大战总败阵下来。2014 年,公司摇身一变,从拼车切入了出行领域。充满戏剧性的是,经历 2018 年滴滴顺风车事件后,嘀嗒出行迅速异军突起,靠着顺风车业务做到一年营收 8 个亿。
(资料图)
一路走来,嘀嗒出行有些跌跌撞撞。而圈中印象深刻的是,宋中杰和出行教父李斌交情颇深,后者曾连续四轮加注嘀嗒出行。截至目前,李斌旗下蔚来资本和易车网,分别是嘀嗒出行最大和第四大的外部股东。一旦完成 IPO,李斌有望收获继易车、易鑫、蔚来汽车之后第四家上市公司。
离开谷歌,五位老友联手创业
靠顺风车撑起一个 IPO
嘀嗒出行创始人宋中杰今年 56 岁,原本是程序员出身。
时间回到 1989 年,宋中杰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随后在惠普开启了职业生涯,前后任职长达 12 年时间。2006 年,宋中杰加入谷歌中国,成为当时谷歌中国本地唯一的总监级商务高管,并一手打造了谷歌代理商渠道。
正是在此期间,宋中杰结识了日后三位重要的创业伙伴——时任谷歌中国高级渠道经理的李金龙、时任谷歌中国项目拓展经理的朱敏和时任谷歌中国渠道客户经理的李跃军。2010 年,移动互联网大潮开始兴起,彼时 O2O 模式在国内愈发火热,从谷歌离开的宋中杰决定 " 要抓住创业梦想的尾巴。"
于是,宋中杰联手李金龙、朱敏、李跃军,又拉来曾在百度任职的爱帮网老同事段剑波,共同创立了团购网站 " 嘀嗒团 "。但当时整个团购行业已进入 " 千团大战 " 时期,竞争愈演愈烈。最高峰时曾位列行业第三的嘀嗒团,算上过桥贷款也只拿到了共 900 万美元的资金支持。融资节奏太过缓慢,直接导致公司在主流团购网站的竞争中逐渐落败。2013 年年底,宋中杰与团队开始思考如何转型自救,摆在他们面前的共有四条路:P2P 金融、在线教育、到家 O2O 和出行。最后,团队将方向锁定在了出行领域。当时,滴滴与快的正打得火热,如何避免正面遭遇这些出行巨头,成了宋中杰眼前最紧迫的工作。
直到 2014 年 1 月,有一天宋中杰在北京国贸开完会出来打车,站了半个小时也没打到一辆车,但在他眼前有很多空的私家车经过。" 当时我想,有那么多的空座位,我要打车反而打不到车,是不是应该把那些空座位利用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宋中杰曾回忆道。于是,他与团队决定从拼车服务切入出行领域。
2014 年 5 月 1 日,嘀嗒拼车 APP 正式上线,很快便在细分赛道崛起。紧接着,嗅觉敏锐的嘀嗒拼车又在 2017 年 9 月宣布进入出租车领域,成为一个出租车、顺风车兼具的移动出行平台。
随后,嘀嗒拼车正式更名为嘀嗒出行。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当年滴滴顺风车风波让嘀嗒出行抓住时机,在短时间内迅速积累了大量用户。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交易总额及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算,嘀嗒出行为 2021 年中国最大的顺风车平台,2021 年的市占率约38.1%。
招股书显示,2020 年、2021 年以及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嘀嗒出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7.54 亿、7.81 亿和 4.28 亿元,同期的经调整利润分别为 3.43 亿、2.38 亿和 0.65 亿元。其中,顺风车服务费是嘀嗒出行最为依赖的收入来源,占比高达九成。
但不容忽视的是,安全问题始终都是悬在嘀嗒出行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早在 2020 年 12 月,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对嘀嗒、哈啰等顺风车平台公司进行了提醒式约谈,涉及问题主要是涉嫌以顺风车名义从事非法网约车业务,并存在部分安全风险隐患。嘀嗒出行 2022 年 4 月公布数据显示,其每周封禁和警告的顺风车车主,平均分别超过 2000 名和 4000 名,涉及违规多拼、诱导线下交易、人车不符、严重爽约、收取额外附加费等多种违规行为。
嘀嗒出行在招股书中也坦承,公司面临顺风车市场法规有关的不确定性因素,不遵守法规、发牌制度发生变动可能对其业务和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招股书显示,其顺风车平台累计接获 57 宗行政罚款,其中 36 宗后续已撤销。余下 21 宗行政罚款由 5000 元至 3 万元不等,合共约为 55 万元。而安全问题攸关生死,也给嘀嗒出行的 IPO 蒙上了一层阴影。
李斌连投四轮,一度差点出任董事长
回顾嘀嗒出行的历程,还有一位常常被提起的人——身上集结了易车网、蔚来汽车创始人和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等多重身份的李斌。
李斌与宋中杰最早相识于 2015 年,彼时嘀嗒出行正在寻求 B 轮融资。宋中杰是通过一位朋友引荐,认识了当时还在做易车网的李斌,但在见李斌之前他没有报太大期望。" 他的易车网是做汽车资讯的,我做的是拼车出行,当时觉得不太靠谱。" 宋中杰曾回忆道。
但事实却出乎宋中杰的意料。双方在北京东三环的昆仑饭店只谈了一个小时,李斌就决定出手投资,告诉宋中杰 " 老宋,那就干吧。" 过了一周后,颇有诚意的李斌又和宋中杰约了一顿饭,在饭桌上把估值、金额等投资细节全都敲定了。此时宋中杰才意识到,原来李斌是认真地想要投他们。于是在同年 2 月,易车网完成了对嘀嗒出行的 B 轮投资,投资金额为 2000 万美元。
此后,李斌又通过易车网、蔚来资本对嘀嗒出行连续三轮加注,蔚来资本也位列后者第一大机构股东。天眼查显示,2015 年 5 月,嘀嗒出行获得 1 亿美元 C 轮融资,由 IDG 资本、崇德投资、挚信资本、易车网共同投资。
另据招股书披露,2017 年 8 月,蔚来资本管理的上海蔚郁对嘀嗒出行进行了 D 轮独家投资,总额 2 亿元人民币。2018 年,嘀嗒出行迎来 E 轮融资,总融资大约 9 亿元。本轮投资中,蔚来资本基金 I 期认购约 3.18 亿元,蔚来资金基金 II 期认购约 1.28 亿元;高瓴大约投资 1.28 亿;京东集团投资大约 1.28 亿;此外还出现了李斌家族信托 NBNW 的身影。
虽然李斌仅在嘀嗒出行担任非执行董事,但实际上,宋中杰曾在 2018 年邀请他加盟嘀嗒出任董事长一职。由此可见,李斌对于嘀嗒出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过,嘀嗒出行的 IPO 之路一波三折。早在 2020 年 10 月,嘀嗒出行第一次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彼时估值约百亿元人民币。但在此之后,虽然时常传出 IPO 新进展,嘀嗒出行却一直未有官宣,直至该申请失效。2021 年 4 月,嘀嗒出行重新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并对业务情况及相关数据进行了更新,但后续同样失效。
沉寂了一年时间后,第三次提交招股书,意味着嘀嗒出行距离 IPO 敲钟终于又近一步。回顾创业路,宋中杰曾感慨," 我们走的是一条很难的路,这条路不会轻易让你成功,你需要的是耐心和坚持。更重要的是,你需要先人一步看到未来和终局。"
嘀嗒出行最终是否能如愿成功 IPO,目前尚未有明确答案。但能够明确的是,作为互联网平台,嘀嗒出行显然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49 岁出行教父,
即将坐拥四个 IPO
嘀嗒的 IPO 野望,是李斌出行版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974 年出生于安徽的李斌,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当时他大学还未毕业,就在 1996 年创办了南极科技,帮别人租服务器、卖域名,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一批互联网公司。1997 年,他又参与创办了北京科文书业,后者便是日后的当当网。
2000 年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一个里程碑年份,而李斌也开启了自己的第三次创业。这一年,他创办了易车网,赶上中国汽车行业起步的火热局面。但好景不长,易车网成立两年后遭遇互联网泡沫破裂,投资人也选择了撤资,公司上下仅剩 7 个员工,并且半年没有发工资。
这给李斌上了重要的一课,就是要学会坚持。他曾回忆道," 当时有两个信心,一是越来越多的人会买车,二是互联网会是未来。" 就这样,李斌带领团队蜗居在北京郊区的民房里,从投广告、做网站开始,一步步挺了过来。
上天眷顾,最终易车网挺过了危机。2003 年非典之后,互联网迎来爆发式增长,易车网也得以正式翻身。2010 年 11 月,易车网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首家海外上市的中国汽车垂直网站,李斌由此收获了自己的第一个 IPO。
这是李斌收获出行上市公司的开端。2017 年,脱胎于易车网的易鑫集团也成功 IPO;而让李斌再度声名大噪的,毋庸置疑是蔚来汽车。在易车网 IPO 后,正值壮年的李斌并不安分,又萌生了在汽车技术领域创业的想法,他当时判断:" 商业到最终可能是以某一个产品和服务为连接的一个社群,一个社区。"
于是在 2014 年 11 月,蔚来汽车宣告正式成立,成为造车新势力的一员。凭借强大的朋友圈,李斌为蔚来拉来了五位创始股东:车和家创始人李想、高瓴创始人张磊、腾讯创始人马化腾、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小米创始人雷军。
同一年,李斌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发自内心想要做一些事情。"2010 年易车上市,我想从更大的角度挑战自己,所以这些因素结合到一起,让我下定决心要开创一家像蔚来这样面向未来的公司。" 他曾回忆道。
2018 年 9 月,蔚来汽车成功挂牌纽交所,成为美股第一家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又在去年 3 月在港交所二次上市。而这一次,嘀嗒出行赴港上市,意味着李斌有机会收获自己的第四个 IPO。
事实上,嘀嗒出行并不是李斌投出的唯一独角兽。在圈子里,李斌常常被称为 "摩拜单车背后的男人",当年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带着她的团队去见了李斌,关于共享单车的想法,两个人不谋而合,当晚,李斌还想出了品牌的名字:Mobike(mobile 和 bike 的合成词),中文名为摩拜。接过李斌 146 万的天使投资后,胡玮炜便开始创业。
后来共享单车大战行至中局,美团 37 亿美元收购摩拜单车,李斌当初投资的 146 万换回了 13.4 亿——两年多近百倍的巨额回报。但他也不免感慨," 共享单车现在有点乱,我没时间管了,如果我不离开,现在不应该是这样子。"
在李斌多年来重度参与的出行圈里,这位出行教父的投资十分深入和广泛,甚至还做起了专业 VC。2016 年蔚来资本正式成立,由李斌担任管理合伙人。这家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和硬科技领域进行 ESG 可持续投资的机构,已在六年时间里投出了宁德时代、容百科技、嬴彻科技、Momenta、小马智行、前晨汽车等一众明星企业。
正如李斌此前所言,在汽车行业再一次成为科技创新的制高点的大变革时期,中国市场将拥有更多的机会。" 感谢时代给了创业者一个非常有想象力的大产业、大赛道上的创业机会。我们将坚定地选择谨慎乐观的进取态度,把握时代发展机遇,与其焦虑,不如行动。"
毫无疑问,属于李斌的又一个收获期,正渐渐来临。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刘博,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02/508714.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