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优渥环境的“人上人”们,为何也开始自称“鼠鼠”?

3DM游戏网   2023-02-16 00:00:31

" 怎么知道 " 和 " 怎么用 "


【资料图】

" 朋友们,现在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小丑。这位小丑追了两年的女神,被比他大两届的学长,花了两周拿下了。而这位小丑,就是鼠鼠我自己。"

老哥们的故事千奇百怪,有关生活、有关感情、有关工作。但万变不离其宗,会变的是故事的内容,不变的是故事背后的辛酸。

而这群自称 " 鼠鼠 " 的老哥们,在不断的故事分享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固定的文风。久而久之,一种新兴的互联网文学流派诞生了—— " 鼠鼠文学 "。

所谓 " 鼠鼠文学 ",就是将自己比作一只老鼠,以老鼠的视角来诉说有关自己的故事。

有时," 鼠鼠 " 们会因为自己追求已久的 " 女神 " 被别人 " 抢 " 走而破防;有时,会由于毕业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焦虑;有时,他们还会遭受家庭方面的重大变故,以 " 鼠鼠 " 的形式来宣泄情绪。

" 鼠鼠 " 成了受年轻人喜爱的自称,也因此逐渐失去了它最早作为 " 底层 " 普通人的属性。许多在普遍观念上堪称 " 人上人 " 的网友,也开始以 " 鼠鼠 " 自居,而所发布的内容,也颇有些曾经 " 凡尔赛文学 " 的影子,有借 " 鼠鼠 " 之名炫耀的成分在内。

对小红书的原生用户来说," 鼠鼠文学 " 是个彻头彻尾的 " 外来梗 "。而在经过平台的 " 本地化 " 后," 鼠鼠文学 " 多了平台本身的特色,也更能被平台用户所接受。

但平台的原生用户,并没有对梗去刨根问底的义务,他们所见与乐意见到的,实际上就是 " 本地化 " 后的 " 鼠鼠文学 "。这就使得他们对 " 鼠鼠文学 " 本身的含义理解有了偏差。" 鼠鼠 " 演化为了正经的仓鼠,也算是有迹可循——因为这的确就是它的字面含义。

实际上," 鼠鼠文学 " 也并不是最近才诞生的。它的主体 " 鼠鼠 ",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的 " 鼠鼠 " 还被称为 " 鼠人 " 或 " 老鼠人 "。

与如今代表普通人的 " 鼠鼠 " 不同,曾经的 " 老鼠人 " 几乎可以算是个彻头彻尾的贬义词。它多出现于抽象界,用来代指那些整日沉迷网络与抽象的网友,称其像老鼠一样恶心,一辈子见不得人。

如今,在 " 鼠鼠文学 " 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以 " 鼠鼠我啊 " 作为开头的作品。而现在的 " 鼠鼠 ",也不再局限于玩抽象的那一小拨人,成了拥有普遍代表性的词汇。

说实话,在网上询问他人梗的意思与来源,在部分人眼中是个很 " 掉价 " 的行为。因为它变相承认了自己的 " 不懂 ",这是与如今人人都想当 " 懂哥 " 的互联网环境相悖的。不过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互联网的梗传播同时存在了两种方式——内部演化与外部解读。

以 " 鼠鼠文学 " 为例的话,大概就是 " 老鼠人 " → " 鼠鼠 " → " 鼠鼠文学 " 这样的发展形式。虽然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说不上小,但 " 鼠鼠 " 的主体,依旧是那些宣泄情绪的普通人。

依旧以 " 鼠鼠文学 " 为例。" 鼠鼠 " 由于其易读性与文字本身带有 " 可爱 " 的成分在内,于是人们对它进行了 " 表面解读 ",使其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用的主体从诉说失意故事的普通人,转为了年轻人的普遍自称,甚至还出现了 "985 硕鼠 " 这样用于夸耀自身的称呼。而 " 鼠鼠 " 成为萌宠仓鼠的代称,也是这种自行解读的结果。

提起 " 徒步阿龙 ",虽然只要稍微接触些抽象文化,就会对他有所了解。如果不接触这方面内容,他恐怕就只能算是个陌生人了。但如果提起 " 到达世界最高城,理塘!",那网友们多少还是会有些印象的。

如果说 " 到达世界最高城,理塘!" 还不算明显,那 " 家人们 " 则会是更有力的论证。诞生于早期土味短视频或带货视频内的 " 家人们 ",在 " 徒步阿龙 " 的影响下,逐步成了土味与抽象界的惯用称呼。而它的不断发展,也使其最终融入了常规的语言体系。时至今日,我们可以见到各种成分的人都可以脱口而出一句 " 家人们 " ——即便他们与土味抽象完全搭不上边。

而梗传播的广泛与否,也并不是什么评判好梗坏梗的标准。说到底,梗本身就是为了 " 图一乐 " 而存在的。不管梗如何发展、如何演进、如何曲解,只要能满足 " 图一乐 " 的需求,并有属于它的受众,那就有了它存在的意义。

至少在化身 " 鼠鼠 " 后,人们可以拥有勇气诉说自己的故事,可以借机分享自己的萌宠。这就够了,不是吗?

最新资讯